5月31日,以“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、助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”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在江苏大丰召开。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,江苏近些年又交出哪些亮眼成绩单?下一步该如何更加聚焦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?一起来关注这场一年一度的大会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
截至2022年末,江苏138项改革任务全面按序时进度完成,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改革成果。“在广泛学习沪浙皖等省市好经验、好做法基础上,系统集成多年来我们对国有企业监管的探索实践,起草并提请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适用于全省国有企业监管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意见》,这在江苏国资国企监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。”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说道。
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圆满收官,为江苏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。数据显示,2022年,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82亿元、利润总额300亿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1—4月,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%、41.6%,实现了“起步稳”“开门红”。
当好保障经济运行“稳定器”
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.29万亿元,增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。“今年以来,全省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起势有力、开局良好,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.7%,增速位居经济大省前列。”参与本次大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作为经济发展的“稳定器”,江苏国资国企聚焦自身主业,落实一系列支持政策及接续政策措施,在稳住全省经济大盘中彰显国企担当、贡献国资力量。“一是资产规模大。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4.4万亿元、居全国第二,较十年前增长约4.5倍。二是经营质效优。近十年,全省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%以上,培育打造出华泰证券、交通控股、徐工集团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。”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过去十年,省属企业累计实现投资超7000亿元,其中2022年达1360亿元,占全省重大项目投资总额的21%。
激发国资国企新动能
会议期间,三省一市国有企业共有31个战略合作协议和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。项目投资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、生物医药、现代服务、金融等领域。其中,江苏国有企业作为签约方项目共13个。
下一步,国资国企该如何聚力高质量发展协同,共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?“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在能源合作上需求迫切、空间巨大。”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,在今年3月份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安徽学习考察后,两省就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。
“建议加快推进宁国龙潭抽水蓄能、绩溪抽水蓄能电站,江苏滨海lng(液化天然气)接收站、lng外输管道等项目的合资合作,我们也想与浙江加强抽水蓄能方面的合作,与上海加强天然气方面的合作,共同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区域能源体系。”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补充道。
此外,长三角地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、“双一流”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集聚优势明显,大家一致认为要深化创新平台共育共建,共同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。一方面不断强化长三角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,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。另一方面联合编制长三角创新产品目录,发挥国有企业应用场景和试用环境丰富优势,促进重大成果在长三角转化和产业化。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李晞 文/摄
上观号作者:交汇点